直击李家墩河道堤防:准备充足 设防严密

©原创   2020-07-08 09:28  

李家墩河道堤防管理所所辖围堤全长23.5公里,当府河水涨至东山头25米设防水位时,这里开始设防。7月7日中午,记者跟随李家墩堤防所副所长章学平巡堤,看到他走到4年前发生管涌险情的一段时,格外留心。

4年前的7月21日,府河水位超过保证水位,并持续在30米左右的高位运行,这天上午,位于围堤22+700公里左右堤段背水面内,堤身坡脚发现了一段长达六七十米的管涌群,坡身也出现散浸,不断有水和泥沙往外涌。当时应急抢险小分队,迅速赶赴现场,20分钟内调运120吨黄沙和5000个沙袋,为后续抢险成功赢得时间。

“当年汛期结束后,就开始对围堤进行加固、加培。”章学平说,针对管涌,围堤开始进行隔渗处理,通过在地面打孔,利用压力将水泥浆渗透到堤内管道缝隙,形成防渗墙,防止泥沙渗透。“完工后,近两年都没有再出现管涌,但依然不能放松警惕。”

参与过抢险的章学平,对当年的险情仍印象深刻,因此在督促巡堤人员时,会让大家格外留心。此外,围堤上的在建工程,包括穿越围堤的府河大桥工程、四环线工程段,也都是巡堤人员的重点巡视路段。

除了围堤上备好的一万七千余立方米砂石和黄土,在李家墩堤防所内,记者还看到了各色防汛物资。章学平指着自己手中拿的一个重约三四斤的银色手电筒说,“这不是普通的手电筒,夜间照射距离可达200至300米,方便夜间巡逻。”

不普通的不止手电筒。防汛使用的手套,全都加厚加层,就是为了便于搬运抢险物资;深筒套鞋,要具备耐油、耐酸碱性能;曾经用帐篷搭建的哨棚,现在则用活动板房代替。

6日,武汉将应急响应提升至二级,巡堤的人手也在增加。李家墩堤防所所辖23.5公里围堤上的23个哨棚内,每个哨棚值守人员由此前的18人增至24人,实行24小时三班倒制,并确保每一小时巡堤人数不少于5人。“堤外水面两米处、堤顶、堤内坡身、坡脚、平台,5个人5个点位,每一组的每次巡视,都形成拉网式排查。”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