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江堤防人眼里,近乎锐角的水口之险显而易见。而魏锦守护水口河道堤防,一干就是30年。作为东西湖区防汛抗旱应急抢险技术骨干,他先后沉着应对1998年、2012年和2020年等多次洪水险情,凭着满腔赤诚践行保护江河安澜的誓言。
水口险段
水口是汉江历史险段,因为汉江弯折形成锐角、汉北河在此汇入而得名。
1998年,洪水接进堤顶,数千人日夜值守。“当时的汉江干堤都是泥巴路,没有护坡,水位最高时,伸手就能够着。”回忆起当年的情形,魏锦用“迫在眉睫”四个字来形容。1999年,魏锦从李家墩堤防所调任水口河道堤防所,参与了汉江干堤汛后修建,肩扛煤碳渣上堤筑路。
2020年7月,汉江长时间维持在高水位,全区防汛进入关键时刻,长期患有腰椎滑脱的魏锦坚守工作岗位,靠吃止痛药强撑。
2020年,魏锦参与修补脱坡裂缝
7月13日晚上9时,经验丰富的魏锦在巡堤中敏锐察觉一处隐患,立即上报指挥部后,他带领工作人员开挖导渗沟、填充导滤物料。经过三个小时的抢险,成功控制险情。这次应对散浸险情而构建的“Y”字型导滤沟,被市级防汛抗旱指挥部列入规范化险情处置案例广为推广。
2020年,魏锦参与修补脱坡裂缝
汉江水口段干堤全长19.64公里,魏锦每天要巡查三四趟,一双雨靴,一件救生衣、一根竹竿,还有一个手电筒,是魏锦的日常装备。
2020年汛期,魏锦每天进行巡堤检查
巡查江堤并不简单,要通过“看、摸、探”排查可能的险情。“迎水面要看旋涡和气泡,旋涡表示大堤背坡可能存在管涌,气泡就要关注背坡有没有散浸,临水面虽然是平整的道路,但要时刻提防有没有裂缝。背水坡要看草丛有没有湿润,有没有喷水,有没有凹陷。”在江堤上巡查了30年,魏锦对大堤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倾注了深厚的感情。
2016年,魏锦参与新沟镇通道闸口封堵
“从最早的堤面无路、堤身高20米左右,到现在堤顶宽8米,堤高提升到32米。”在魏锦的记忆里,苦并不算什么。多年来,汉江干堤不断建设、堤防技术手段不断提升,让他这个老堤防人他感到无限欣慰。
魏锦检查防汛备料情况
魏锦介绍,24年来,汉江大堤堤脚加固过3次,坡身做了护坡,路面完成硬化,还修建了隔渗墙。近年来,沿堤架设了8个摄像头,在新沟站水文监测点,水位信息通过水底仪器测量,自动、定时传送到智慧水务系统,值守人员可随时掌握水位、雨情等情况,为防汛决策提供更精确的信息。而在24年前,水位测量点靠人工目测,消息靠口口相传,每一天的水情数据,只有第二天才能知道。
“手里有粮,心中不慌。”如今,忙碌在东西湖区水口堤防管理所所长岗位上的魏锦,对做好堤防工作仍满怀信心。“不管汛情有多复杂,只要科学防汛,便一定能保护好汉江大堤背后的百姓家园。”
受疾病影响,魏锦下肢经常麻木疼痛,但巡堤工作一天都没落下。“作为堤防人,我要守好这方土地。”今年1月,魏锦被评为2021年全国水旱灾害防御工作先进个人。这名54岁的汉子,凭共产党人的赤诚,继续践行江河安澜的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