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午的阳光下,巨龙湖鱼水相欢,水鸟飞翔。一艘水面清杂机划破平静的水面,停留在湖中心打捞浮萍水草。"岸边有垃圾吗,我们沿着湖边再仔细看看。"杨勇穿梭在巨龙湖边,带领着志愿队"下地",围绕湖岸线全线巡查。

同样的动作他已经重复了21年。昔日养鱼塘变成了生态湖,群力大队党支部书记、村级河湖长杨勇也从"小杨"变成"老杨"。
"过去我们大队有12户养殖户,共承包巨龙湖近1000亩地,几乎每一户都认识。"杨勇感慨地说,退渔还湖政策一出,这些老朋友如今初都"洗脚上岸"了。除了愈加清澈的湖水,更令他欣慰的是,如今再也不需要穿梭围网间,挨家挨户劝导渔民上岸了。
巨龙湖位于东山街道,是东山街一道重要的生态屏障,因形似一条巨龙而得名。自上世纪80年代起,东山街环巨龙湖的群力大队、巨龙大队、灯塔大队三个村湾利用巨龙湖水面发展起围网养殖业,近1500亩水域面积被划分为大大小小69个鱼塘。"除了常见的四大家鱼外,还有农户养殖珍珠蚌。"
虽然农户们收益高,但杨勇望着逐渐浑浊的巨龙湖水却倍感压力,由于过度养殖,氮、磷含量超标、生产生活污水直排湖中,导致巨龙湖水质逼近劣Ⅴ类。"不能为了小利,丢掉了绿水青山,2011年初,退渔还湖正式启动!"
靠山吃山,靠湖吃湖,退渔还湖等于断了村民依仗的生路,劝离何其艰难。杨勇深知,要把渔民"拉"上岸,得让他们牢牢端住"生态饭碗"。为了母亲湖,再难也要上。"杨勇清楚地记得,那段时间,早出晚归,每天上门向渔民宣传"退田还湖"政策意义,一次不行,再来一次,最多的去了20多次。
巨龙湖3
为了解决村民们的“后顾之忧”,杨勇鼓励村民转行生态"流道养鱼",在全村范围内大力推行等生态养殖技术模式,实现养殖尾水达标排放和循环利用。除此之外,在2000年美丽乡村政策实施以后,群力大队大力发展特色种养殖业,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东山葡萄"为名片,打造乡村休闲游玩亮点区块,有着"东巨龙,西王龙,蚌珠淖二龙戏珠"传说的巨龙湖也将借此成为旅游胜地。
从卖鱼虾到卖风景,昔日贫瘠落后群力大队变成了“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成为城里人都羡慕的诗和远方。
2016年,杨勇正式担任村级河湖长,专门带队指导队员清漂、巡河、护河。自从接手这项工作,杨勇早出晚归,带着队员们来回奔波于管辖范围内的巨龙湖,风雨无阻。
巨龙湖周边大队村民也享受到“退渔还湖”带来的福利。2020年3月,巨龙湖湖泊综合整治项目正式启动,建设单位根据巨龙湖规划定位,拆除塘埂、退渔还湖,让巨龙湖水质恢复到了Ⅳ类水。
沿湖生态重塑,也吸引了不少黑天鹅、白鹭等水鸟来此栖息。杨勇充满感慨地说,如今水清岸绿,水鸟成群结队出现,见证了巨龙湖生态修复的历程。
据了解,巨龙湖湖泊综合整治工程计划于年底全面完工,目前东山街已完成杨泗泾、李家教湖泊岸线整治、水质提升工作,对已完成退养的湖泊建立长效监管机制,跟踪督促检查防止复养,指导实行生态养殖,改善湖泊水质。并着力做好“水文章”,实施大水系连通工程,打造绿环水绕、游客流连的水乡文化,实现"一浆摇遍东山"的美丽愿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