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点长“点子”多

2022-11-23 17:00   东西湖区融媒体中心  


“当你听到隔离人员离开时的那一声声感谢,你就会觉得所有付出都值得”,10月27日晚,在结束了一天的忙碌后,将军路某隔离点点长高嵬给工作人员们鼓起了劲。面对疫情防控压力,高嵬稳如泰山。

高嵬曾组织参与过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多处隔离点改造扩建的紧急任务。在两年来的多轮疫情防控中,高嵬又作为隔离点点长主持并圆满完成多次隔离点防控工作,如今的他俨然已经成为了疫情防控的专家。

01.

把规矩和灵活协调起来

突发状况就能迎刃而解

9月27日,刚刚结束隔离的高嵬再次接到通知,带领41人的团队入驻将军路某隔离点,面对不同单位、不同部门,相互并不熟悉的工作人员,高嵬有“点子”。

“我在多次执行隔离点任务的过程中发现,其实最难的地方就在于流程配合。”高嵬说,参与隔离点任务的工作人员一部分已有经验,一部分还是新手,如何让大家在最短时间内拧成一股绳,成为他接手后的首个任务。

信息组、健康观察组、后勤保障组、防控消毒组、病例转运组等七个组要严丝合缝成一个整体,高嵬统筹的秘诀就在“演练”二字。

“每个隔离点的工作方法不一样,那么现在到了这里,大家就要按照新的要求来。”为了确保接收隔离人员时减少等待、减少聚集、减少误差,高嵬在第一时间就召集工作人员开会,将工作流程详细解释后,便组织大家开展演练。

大巴车一次转运十人以上,则按十人一组进行批次进入,检测核酸、录入信息,有条不紊。有特殊情况者可以先进入房间,再向该楼层工作人员提出需求。

但标准化的工作流程也有意外状况,在第三批隔离人员抵达时,由于隔离点内工作人员轮换,流程生疏,以及对接信息不匹配等因素,可能会导致隔离人员在凌晨时等待时间过长。

高嵬当机立断,灵活调整工作方法,一边安抚隔离人员,一边引导他们先进入房间安置,再由工作人员统一上门搜集信息、采集核酸。“规矩和灵活看似反义词,但往往只有将这二者协调,才能得到一个令人满意的结果。”

02.

把严格和温度融合起来

沟通就没有了障碍

“在一个房间里待一段时间,肯定会心情不好,我们要体谅隔离人员。”高嵬在隔离点里是出了名的严,但无论是工作人员还是隔离人员,却都能和他打成一片,在他看来,人都有情绪,但人与人之间正是靠沟通来解决情绪。

隔离点的工作要严格按照防疫要求进行,这是为了达到最好的防疫效果。在面对严格的要求时,高嵬从不打折扣,但他也总能为特殊需求的隔离人员找到满意的解决方法。

在高嵬的手机里,保存着许多感谢信息,最近一条来自一对年轻夫妻。

高嵬告诉记者,这是一对孩子还在哺乳期的父母。作为密接人员,夫妻二人都要集中隔离,按照防疫规定,只能一个大人带孩子,但由于孩子母亲身体的特殊情况,夫妻俩必须一起照顾孩子。

“这是正常需求,孩子还没断奶,只能跟着妈妈,但是妈妈的精力有限。我也是从这个阶段过来的,我懂他们。”面对一家三口在一间房隔离的需求,高嵬没有第一时间拒绝,“这里的隔离点不具备家庭隔离的条件,我来想办法。”

高嵬向区隔离组报告了情况,同步让后勤组做好了他们一家人一起隔离的准备。接到高嵬报告后,区隔离组统筹调度,将这一家人调整到了另外一个隔离点,解决了这对夫妻的难题。

关注隔离人员的需求和情绪,高嵬总是将心比心。而在面对隔离点的工作人员时,高嵬就像是在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

“这里的工作辛苦、累,有情绪很正常。”高嵬说,在长期见不到面的情况下,年轻的工作人员可能会跟恋人吵架、会难过,他都看在眼里,也总会想办法来缓解这种情绪。作为隔离点点长,高嵬“操碎了心”,却在看到大家的笑容时倍感幸福。

03.

把工作和家人统一起来

付出才更有动力

从今年4月起,高嵬就一直投身隔离工作,五一小长假、中秋节、十一长假,每一个可以和家人团圆的节日,他都缺了席。

“我怕爱人和孩子怪我,总在解释。其实爱人下沉到社区了,孩子也去下沉了,一家人都奋战在抗疫一线,互相理解,倒是有种并肩作战的感觉。”说起家人,高嵬的声音都变得温柔了很多。

无论多忙,高嵬每天晚上都要和妻子打一通电话或者开一个视频,他们相互打气,相互支持。“他们说了,人不在家声音要在家,这样才是一家人。”

高嵬的妻子每次通话都会把扩音打开,让高嵬的声音充满房间,而高嵬也在每次通完话后重新振作起精神,“疫情早日结束,我就能早日回家,我很想她。”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