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了!咸丰干部接力“打卡”!

2023-05-12 15:08   东西湖区融媒体中心  

“村湾漂亮了、日子舒坦了,我把竹凉床捐出来,也算给大家做点贡献。”5月11日,慈惠街蔡家社区共同缔造工坊“村头议事”上,张菊枝婆婆的一番话,让咸丰县文化旅游局两名跟班学习的青年干部,看到了东西湖区基层治理一线共同缔造的鲜活实践。

自2021年起,咸丰县每年派出城乡社区党支部书记和青年干部在东西湖区跟班学习。今年5月,第3年度跟班学习干部在蔡家社区的接力“打卡”中,解码东西湖区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的路径与经验。

81岁婆婆捐出40年前竹凉床共同缔造激发基层治理原生动力

走过“水之源”地标,朱成林、袁秋晴跟随蔡家社区党支部书记王君,沿汉江堤脚开满鲜花的步道,走进社区共同缔造工坊。

作为跟班学习的年轻干部,她俩一个是咸丰县文旅局旅游股股长,一个是咸丰县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

参观社区共同缔造工坊

“王书记来了,跟你说个事儿。”81岁的张菊枝老远搭话,王君招呼大家在紫藤花廊坐下,“村头议事”开始了。

原来,几天前下过暴雨,张菊枝家楼房排水把路边花坛冲开一个缺口。王君安抚婆婆不要着急,同时落实网格员派单,将在天气晴稳后调整排水出口并修补花坛。

听到答复,张菊枝很满意。紫藤花廊下,她捐来的竹凉床经过打磨,呈现出半新状态。

张菊枝是慈惠农场退休职工。1977年6月,为方便孩子避暑度夏,她从供销社买来这张竹凉床。1983年,张菊枝一家搬入现址,原先的泥巴单间变成了3间两层楼房,竹凉床被收进了杂物间。

今年3月,婆婆家东头的闲置院落改造为社区共同缔造工坊,居民们拿来泡菜坛子、竹桌竹椅装饰院落。张菊枝捐出这张收藏整整40年的凉床,为“村头议事”场景增添了浓郁的年代记忆。

“村头议事”请张婆婆坐上C位

“居民自发参与共同缔造,是对党员干部热情服务的回馈。”袁秋晴说,在蔡家社区跟班学习“很有点累”——解答咨询、接单跑腿、村湾巡查,工作人员从早忙到晚,饭后还要抓紧时间讨论社区事务并分头交办。

“前天晌午,有个爹爹说自家下水道堵了,值班人员戴上草帽就去现场,这里的‘草帽标配’一直没变!”袁秋晴看到咸丰首批跟班学习参与“草帽巡村”的报道后感慨,蔡家社区把民呼我应、有求必应落到实处,“让群众时时刻刻感受到了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20个村湾文旅业态互补共生文旅资源有效整合下活一盘好棋

结束“村头议事”,朱成林、袁秋晴跟随王君继续踏勘乡伴慈惠景区。

蜿蜒的汉江堤下,14个永久保留的村湾连缀成“乡伴慈惠”。袁秋晴惊讶发现,在区域协作大背景下,两家恩施土菜馆开了进来。在咸丰非遗展示馆,她还看到了原生态土家嫁妆和土苗绣活。“展馆内部空间采用土家榫卯结构搭建,感觉非常亲切。”

袁秋晴(左)朱成林(中)考察景区民宿

在蔡家社区文化广场,两人跟保洁员打听今年“五一”景区客流情况,保洁员回答说“游客太多了,有点忙不过来”。王君补充道,景区长假日均客流保持在3000人次上下。有了持续的流量加持,在瓜果采摘、亲子农耕、特色民俗和新潮咖啡之外,更多崭新的游娱配套服务争相入驻。

“慈惠街濒临汉江的20个村湾,形成了互补共生的生态链条。这里集聚了新型文旅所有的业态,而且实现了市场化运作。”朱成林表示,咸丰县正依托境内丰富的文旅资源,打造全域旅游、全景旅游。资源整合互通需要强大的内生动力,蔡家社区通过共同缔造建立起来的“生活+产业+”场景及模式,是一条以乡村旅游带动群众增收、集体增效的新路子。

她认为,乡伴慈惠景区实现了观光式向体验式发展、风景式向场景式变化,游客进得来、留得住。“学习借鉴这里的经验,按照景区标准推进乡村振兴项目,这条路走得通!”。

袁秋晴(左)朱成林(中)随时更新巡村日记

“认准方向,就要埋头苦干。”目睹社区支部引领、带动多方力量、联动片区管理的“蔡家路径”,袁秋晴对所从事的非遗保护也有了更新的认识。“非遗保护与乡村振兴一样,需要汇聚多方合力,把‘旁观者’转变为‘实践者’,把深厚的文化底蕴转变为促进地方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

短短一周的跟班学习,朱成林、袁秋晴在笔记本上记满收获。5月12日,她们即将随队返回咸丰县,两人对各自工作有了更多期待。“我们将珍藏跟班学习的暖心经历,用实际行动继续推进东西湖、咸丰区域协作。”

记者 - 戴东辉

通讯员 - 林思雨 雷甜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