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庭处在化解矛盾纠纷第一线,是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前沿阵地。东西湖法院将军路人民法庭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诉源治理、多元解纷、依法能动履职,切实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坚持源头治理
切实做到“小事不出村”

“武汉客厅”是武汉新崛起的科技文创产业基地,有600余家企业集聚,万余人常驻办公。随着产业蓬勃发展,各类纠纷也急剧增加。将军路法庭的审判团队敏锐地发现,大量涉及“武汉客厅”入驻企业的合同纠纷、劳务纠纷涌入法院。
法庭负责人主动与将军路街道办事处、园区企业代表建立联系,经过反复推敲、调研需求,将军路法庭向街道办发出了《关于在武汉客厅服务业集聚区设立驻点工作站作为纠纷化解前站的司法建议》,全市首家服务业集聚区“共享法庭”应运而生,将网上立案、诉前调解、巡回审判、普法宣传等“一站式”诉讼服务功能延伸至“武汉客厅”。
坚持多元解纷
切实做到“大事不出镇”

2023年7月,将军路人民法庭收到了十份诉讼材料,十位农民工向某建筑劳务公司讨薪。受理这一群体性诉讼案件后,承办法官当即与某建筑劳务公司联系,详细询问了欠薪的原因。原来,某建筑劳务公司因为分包项目的工程款没有完全到位,导致支付不出劳务费,但他们也在积极与项目总包方沟通,争取尽快解决工程款。

承办法官迅速确定了调解方案,分别与十位农民工建立了联系,一一释法明理并询问调解意见,最终达成一致。在立案7天后,组织各方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签署了调解协议,快速高效批量化解纠纷。
坚持依法能动履职
切实做到“矛盾不上交”

2023年6月的一天,某物业公司的会议室里挂上了国徽,随着法槌的起落,一场特殊的庭审在此落下帷幕。
原来,这家物业公司是某小区的物业服务单位,其将拖欠物业费的小区业主侯某诉至法院。将军路法庭工作人员在送达诉状副本过程中了解到,侯某几年前因突发脑溢血导致瘫痪,生活不能自理,出行需乘坐轮椅由他人推行。
考虑到侯某因疾病不便到庭,在征得当事人同意后,承办法官决定将法庭搬到其家门口的物业公司会议室内,以巡回审判的方式,既为当事人提供便利,又以案释法营造了积极的法治氛围。

将军路人民法庭将继续传承创新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创建“睦邻社区”品牌为载体,主动延伸司法服务触角,深化诉源治理,聚力多元解纷,有力服务辖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满意度。
来源:将军路人民法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