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储规模45万立方米,冷储容量占全武汉市的18%。年物流吞吐量120万吨,是100多家知名农产品经营企业的华中区域分拨中心。近日,记者走进武汉市供销合作社山绿集团,了解食物“管家”背后的故事。
拥有二十多项专利 智慧冷链物流当好
山绿园区5号冷库,温度为零下18度。
冷库内,8名工作人员身着棉服,正在对货品进行分拣、清点。据介绍,5号冷库共有5000多个货架,全年可为10余个品牌客户提供存储管理服务。

记者看到,冷库内货品主要以食品为主,分为5度左右冷藏区与零下18度的冷冻区,既有制作蛋糕的进口原材料,也有猪肉、虾肉等食材。
“与农批市场型的冷链园不同,我们主要服务于专业型客户企业,如连锁餐饮、连锁超市、中央厨房和食品加工企业。”武汉山绿冷链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袁大双介绍,冷库采用二氧化碳制冷系统,不但节能、制冷效果好,而且对食品也没有污染风险,此外,冷库内还配备有自动搬运托盘机器人,大大提高运送效率。

冷库制冷设备

在4号冷库卸货区,工作人员不需要进入冷库,只需要将货品放至轨道,然后操作电脑系统,便可直接将货品送至相应的货架,据介绍,这是自动化立体冷库,亮点之一便是整体运行采用WMS仓储管理系统和自动化调度系统。


“系统通过计算机可以算出库存数量及存货周期,从而实现冷冻仓储的实时结算。”袁大双介绍,自动化出入货为目前最先进的装卸方式之一,不但能有效保护货品,节约客户的装卸费用,而且比传统冷库节省70%—80%人力,大幅节约企业人力成本。
“随着客户对仓储要求不断提高,我们必须加快冷库的改造升级,推进温控物流设施的建设。”目前,4号冷库已拥有二十多项专利,可提供26000余个货位,总容积达15万立方米。并通过采用并联制冷机组,制冷系统的效率与稳定性得到提高,库内温度波动始终保持在±0.2度。
创新冷链物流运输组织模式 打造“中央厨房+食材宅配”新模式

在4号冷库出库门处,不少冷藏车正在等待装货配送。
山绿集团总会计师郑峰介绍,园区为大型连锁餐饮企业近1000家门店进行食品配送,日均发货量5万余件共计500吨,已形成以武汉为中心的500公里范围的当日达城配体系和1000公里范围的城市干线运输体系,年配送车次达8000次。
依托冷链优势,山绿园区吸引了美益美欣、蜀海供应链、百胜等农产品加工、商贸物流企业集聚发展,实现“冷链物流+”农产品产业链上下游联合整合。
“上下游供应链环节集聚,既可以增加客户黏度,也能减少转运环节,降低运营成本。”郑峰告诉记者,园区除了提供冷链物流服务外,还可以为客户提供生产发展所需的基本资源,如生产资料、市场销售、必要的金融支持等,帮助企业做大做强,从而形成共同发展的良性局面。


以监利小龙虾为例,除了对其提供冷冻、运输服务外,园区还帮助其分担部分销售压力,并提前给予当地合作社百分之三十的销售款,用于合作社开展下一步生产养殖计划。
目前,山绿园区年产品周转额210亿元、农产品贸易流通销售43.44亿元,吸纳就业人员2000多人。
“冷链物流产业将向‘互联网+冷链’平台服务转型,共同促进农产品流通与加工深度融合。”郑峰介绍,集团正以新基建为标准建设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投资7.25亿元重点建设中央厨房综合体(共3期)、智慧冷链物流信息系统、园区冷链设施安全、节能改造等三大项目,聚焦武汉国际商贸物流中心建设打造华中地区智慧温控物流园区,提升为农服务、助农增收的能力,助力华中地区乡村振兴。
(报道支持 - 区农业农村局 文、图 - 王露 但峰 通讯员 - 杨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