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东西湖区海口电力工业园区内,武汉捷特航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捷特航空”)组装车间,一架翼展5米的长航时卫通复合翼无人机JT500即将下线。作为全国应急救援无人机行业新标准颁行后首单招投标产品,该机将于近日送抵河南。
科创10年,捷特航空已具备应急救援无人机领域所有主导机型的研发生产能力。日前,该公司抢抓低空经济起势和应急救援装备升级换代利好机遇,在武汉大学科研团队支持下,开启低空无人机物流及系统平台集成项目研发工作,以新质生产力催生300公里航距低空无人机物流新产业。
“飞控系统再做一次模拟测试!”组装车间整机调试工位,刘先伟反复查看即将交付的JT500。10年来,捷特航空凭着“一丝不苟、万无一失”信条,一路闯关夺隘。
机体组装。
2015年,出于对无人机行业的热爱和技术积累,刘先伟聚拢一批专业技术人员及航模发烧友,在东西湖区创立捷特航空,立足于国土勘测、管线巡检、森林消防等场景应用,专注于工业级无人机研发制造。
之后,捷特航空结合客户需求,把研发搭载更高精度激光雷达系统产品作为主攻方向,依托武汉大学测绘学院创业团队,实现激光雷达系统产品研发、应用服务和产业化。主导机型能在1500米高空实现5厘米精度测量,填补了国内高端无人机机载激光雷达技术空白,捷特航空由此入列湖北省高新技术企业。
2021年,国家应急管理部大数据管理中心专程考察捷特航空,国家应急管理部、武汉地大信息、捷特航空三方携手开发应急卫星通信无人机。加载卫星通信系统模块的捷特航空无人机,闯入国内应急救援智能化应用赛道。
“设计一个机型,要脱好几层皮。”关于项目攻关,结构设计师徐敏很是感慨。作为创始员工,她参与了几乎所有机型的研发设计。“公司将每年盈利的绝大部分用于滚动开发,作为科技工作者,我非常感动。”
为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而特别研发的临空港号。
2018年11月,徐敏主持研发的“临空港号”无人直升机,在东西湖区白鹤嘴公园试飞,向改革开放40周年致敬。这款机型的设计图纸连起来能铺满半个篮球场,国内有实力研发同类机型的机构屈指可数。
“我们遇上了好时代,留下来的都有情怀。”刘先伟介绍,捷特航空核心研发团队均为“90后”,“航空报国不是一句空话”。在他心里,解应急救援之急,是捷特航空高质量发展的本意与方向。
2021年7月,河南省巩义市遭受暴雨袭击,局部地区因道路、电力、通讯中断与外界失联。捷特航空星夜驰援,用自研无人机完成地质灾害巡航测绘,快速形成灾区高精度高程数字模型,为救灾研判提供了最为详实的基础资料。
随时应战、出战必胜,捷特航空此后出现在国家应急管理部“应急使命”历次重大演练中。
捷特航空亮相“应急使命2022”高寒地区抗震救灾实战化演练。(厂方供图)
2023年11月,捷特航空参与国家应急抢险卫星通讯无人机行业标准制定。由于融合多学科前沿技术,该标准可谓严苛。今年3月,河南省应急管理厅依据新颁标准进行公开招标,捷特航空从10余家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拿下500余万元的新标“第一单”。
即将交付的JT500,起飞重量130公斤可连续飞行8小时,机载吊舱成像系统经由机身内嵌的AI计算机运算,进行三维建模形成数字化模型,再通过卫星通信系统,即时传至地面便携设备。
JT500集成当下无人机领域尖端研发成果,一举成为国内应急救援领域的标志性产品,其更大范围的量产化应用众所瞩目。
捷特航空,站上风口。
新标“第一单”组装的点滴进程,被开普勒卫星科技(武汉)有限公司市场总监刘盼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4月26日,捷特航空在武汉大学产学研创新团队支持下,正式启动低空无人机物流及系统平台集成项目研发。作为湖北省内独家提供全国范围北斗高精度位置导航服务的运营商,开普勒卫星科技公司将为捷特航空提供高精度定位导航模块和高精度位置服务,其服务团队将深度参与低空无人机物流集成项目,为低空经济搭建北斗高精度空中“高速路网”。
高精度定位导航模块配型实验(厂方供图)
面对万亿级低空经济风口,捷特航空发挥重载长航时无人机研发所长,攻坚300公里航距低空无人机物流集成方案,基于人工智能技术,搭建从研发制造、高精度导航到物流配送等板块紧密协作的产业生态。
负重前行,捷特航空靠务实求索迎来时运。
今年1月,在10周岁生日来临之际,捷特航空迁入东西湖区海口电力工业园。之前的多年积累,其无人机产品已涵盖民用工业级与特殊多领域,在售机型达25款。而规模之困,一直令刘先伟忧虑。
一来受场地所限,公司大型高空长航时无人机技术储备及大型载重低空物流无人机,其全套解决方案亟待落地转化;二来受产能限制,一些市场应用较广的机型只能贴牌代工。
起初,捷特航空坚持自我造血、滚动式发展,拒绝过资本圈养的“机会”。如今,刘先伟和创业伙伴面对产业化发展谋划,必须站上更高起点。
“新厂使用面积2300平方米,是原先的4倍多。”园区启用当月,注册会计师章伟应聘进入捷特航空。与章伟一同引进的,还有现代管理体系与供应链变革。
走进捷特航空新址,研发部、飞行部、市场部、生产部围就在同一空间,复合材料、3D雕刻、组装、测试等车间,衔接形成流畅的动线闭环。
新机型整机检测。
入驻新园区不久,捷特航空新设品宣专员,在社交平台开设账号。触网两个月来,电商销售额突破100万元,从开发前端到市场终端,捷特航空加速绘就全新的商业版图。
创新面前一切如新,关联资源加速聚合。
“我们正是双向奔赴。”在描述协同创新的情境时,刘盼毫不掩饰内心的喜悦。他表示,武汉是全国第五个科技创新中心城市,在北斗产业应用上具有明显的先发优势。当前正值武汉加快建设国内大循环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枢纽,地处陆港前沿的东西湖区加速推进商贸物流产业转型升级。“有了捷特航空无人机基础平台,低空物流领域将诞生一个全新的产业生态。”
据介绍,低空物流蕴藏着高达万亿元的市场价值,相关政策正向创新倾斜,深圳已开放试飞空域进行“试水”。
刘盼介绍,低空无人机物流并非仅限于市内配送“最后一公里”,开发载重0.5吨至1吨、航距300公里的城际低空无人机物流,现已具备相当的技术储备和市场条件。
刘先伟表示,捷特航空产品矩阵中,多款产品载重大、航时长,且有油、电或混动驱动模式,按照低空无人机物流及系统平台集成项目要求,新机型研发“上手会很快”。
联合攻关团队透露,目前已向空管部门提交申请,有望年底在市内指定空域展开试飞,检验适配机型与系统协同能力。此外,捷特航空还将配合武汉市行业标准研究院,制定货运物流无人机准入标准,力争用3至5年时间,实现300公里航距低空无人机物流产业化应用。
文、图 - 戴东辉
通讯员 - 翁雯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