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湖社区公共空间利用率如何“高”起来?

2024-06-14 10:56   东西湖融媒  

一年又一年,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不断升级,对社区公共服务的需求,也从“有没有”转向“优不优”。

张谋作为东西湖区牧童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负责人,长期参与社区治理工作。他发现,东西湖区各社区基本实现了公共服务设施全覆盖,不少接地气、聚人气的社区公共空间让居民乐在其中。然而,也有部分社区仍然面临公共空间活动单一、服务率不高、供需不匹配等问题。

如何进一步用活用好资源,让社区公共空间利用率“高”起来?在东西湖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作为区人大代表的张谋提出《关于提升社区公共空间利用率,增强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效率的建议》。

“扬老师的根雕作品做得真像!我还以为这里是个根雕馆呢!”

近日,记者来到常青花园第三社区四小区兰苑村党群驿站,根雕达人扬顺心被居民们围在一起,大家正在赏玩老鹰、白鹤、蜗牛等栩栩如生的根雕作品。

兰苑村是建成二十多年的老旧小区,老年居民较多,需要更丰富的老年活动空间。社区充分征集居民们的意见和建议后,将69栋楼地下架空层进行改造。居民们将自家旧沙发、桌椅、手工艺品捐出来进行打造。

架空层变身书香味党群驿站。

根雕达人扬顺心在驿站里开心展示作品。

2024年2月,约60平米的党群驿站诞生,有传统文化室、阅览室、党员活动室等空间,还配备了空调、健身器材、缝纫机等设施方便居民。驿站突出“服务、学习、议事、交流、共建”功能,向辖区居民免费开放。

“蚊虫少了一点,这两天都冒被咬包。”“是的,前天反映要除杂草驱虫,昨天物业就搞好了,以后我们有么事都来这里说,争取在家门口就把事解决。”记者探访党群驿站时,居民正在聊天。

兰苑村居民在党群驿站开展缝纫志愿服务。

夏季蚊虫多、树枝影响采光需要修剪......这些居民们头疼的小问题,纷纷都在党群驿站被解决。

兰苑村村长张重文告诉记者,党群驿站建立后,居民有事没事都愿意进来坐坐,看看书、下下棋、聊聊家常,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对社区的认同感也越来越强,地下架空层这个社区“边角料”被盘活后,发挥了大作为。

在常青花园第三社区幸福食堂的南侧,有一块面积接近400平方米的小花园,取名为“粒子花园”。明亮活力的橙黄色是“粒子花园”的主色调,园内设有摇摇椅、投篮筐等设施,展板和文化墙为孩子们留出作品展示和创作的空间,地面上还有各种太空元素的涂鸦。

“一年前,这里还是一块荒土地,现在吖们在这里玩一哈,我们有时候在幸福食堂吃完饭,在这里还可以坐一会,消个食。”王阿姨在三社区居住近20年了,“粒子花园”前身也是一座小花园,她住进小区前就已建成。随着时间推移,小花园设施逐渐老化,丧失了休闲玩乐的功能,还增加了不少安全隐患。

常青花园不断完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打造宜居生活环境。

“这么好的一块地方,这样荒废不是个事。”居民们聚在一起闲聊常常提。在居民意见基础之上,第三社区结合辖区周边学校分布情况,决定将荒废小花园打造成以青少年活动空间为主的口袋公园,并在居民微信群征集改造方案。

2023年初,第三社区召开“我心目中的口袋花园”改造方案征集会,居民和学生齐聚一堂,碰撞思维火花,谈到最精彩时,常青实验小学绘画兴趣班的26名学生,现场拿出纸和笔,画出“规划图”,滑梯、廊亭、秋千、杜鹃花、展示板”……一个个居民心愿,在现场就显现在纸上。征集会共收到设计方案32个。

孩子们在社区公共空间里开心活动。

在后续召开的花园改造方案评选会上,35位居民代表投票决定,选择武汉轻工大学张龙老师团队的“粒子花园”方案。

“‘粒子’是宇宙中能够以自由状态存在的最小物质组成部分,孩子是社会中的最小组成单元,以‘粒子花园’命名,希望他们能够在这个花园中愉快相逢、茁壮成长。”张龙介绍。

经过1个月的改造,这座居民造的“粒子花园”诞生了。

炸了一碗肉圆子家家送,油盐不够了去隔壁借,下雨把邻居衣服也收回来......张谋非常怀恋小时候街坊间的“人情味”,至今难忘。

他认为,社区公共空间的功能不只是装扮社区,本质上应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区的碰撞和交流,形成共同的集体记忆,找到共同的归属感。因此,提高社区公共空间利用率的关键是关注人的感受、满足人的需求、鼓励人的参与。

常青花园第五社区绿色驿站春景。

基于东西湖区已有社区的成功经验,张谋建议从5个方面来提高: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社区服务设施。重点面向社区居民适宜步行范围内的服务需求,优化设施规划布局,完善社区服务体系,把更多资源、服务和管理放到社区,布局建设家门口的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

优化高质量服务资源配置。更加注重均衡性和实用性,加大对“一老一小”投入力度。针对居民多样化的需求,开展“菜单式”“订单式”服务,把“我给你接”变成“你需我送”,建设培育一批领跑企业和服务品牌。

健全可持续的建设运营模式。在保障保护公共空间的公益性和服务性前提下,探索引入商业化运营模式,引入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志愿团队等多元主体参与运营。

常青花园第三社区四小区,改造完成的法治文化广场和粒子花园人气旺。

加强在地居民参与。发掘、培育本土居民志愿者骨干、全职妈妈、社区社会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增强居民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建立有效监督机制。对社区公共空间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定期评估和调整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和使用情况,建立投诉渠道或者定期召开听证会及时解决居民问题。

据悉,这一议案正在稳步办理中。欲知后续如何,今年我们“一见”分晓!


(文、图 - 安洁 通讯员 - 朱邈 邓晓)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