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港澳高速公路和107国道东西湖段交会地带,顺丰在华中地区营运面积最大的物流基地——顺丰丰泰产业园落户于此,坐拥地理位置优势,运输车辆5分钟内可抵达武汉北收费站,从而畅通全国各地。
顺丰丰泰产业园占地面积244亩,总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布局智能分拣中心、智能冷链中心、智慧云仓中心,正式运营投产2年多来,产业园实现供应链本土化配套,成功带动了不少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约发展。
炎热天气里的顺丰冷运,是多数消费者的“清凉救星”,高时效的冷链服务能力近期颇受好评。不久前,顺丰冷运再登中国冷链物流百强企业榜首。近日,记者实地探访顺丰冷运武汉仓,感受零下18℃的“快感”,速度与温度在这里频频突破极限。
从办公区到冷藏仓储分拣作业区,看似只隔一道墙,却有着30多度的温差。穿上羽绒服、戴上毡绒帽,经过两扇隔温门,刚一进入库内,记者便体会到了“冰天雪地”的感觉。为了保证库区低温持续均衡,上方还有风管机输入冷风。
“进入冷冻仓储库区还要戴上安全帽,近十米高的货架上分层码放着雪糕、肉丸、牛排、水饺等各类冻品,每一件货物都相当有‘分量’。”顺丰冷运武汉仓仓储部负责人胡蕴帅特别提醒道,冷冻库区温度保持在零下18℃到零下20℃,工作人员需要“全副武装”,在安全环境下操作叉车进行高空收货出货作业。
叉车司机正在冷库内调配货物。
冷库外控制面板监控显示库内实时温度。
“顺丰冷运武汉仓以发运冷鲜快递包裹为主,冷藏库区温度控制在2℃至8℃,设有自动化快递分拣线,再用泡沫盒包装,随后推送至相应物流出货窗口。”胡蕴帅介绍,去年3月建成投用以来,从这里发往华中地区和北京、广州、成都等国内主要城市的冷鲜快递,最快可实现“半日达”,快递量相较去年已然翻倍。
包装技术是冷链快递在运输中的关键一环,冷仓自动化分拣线上的蓝色泡沫箱格外引人注目。据了解,这款由顺丰冷运针对生鲜配送研发的包装科技产品,采用隔温耐热材质,适用于冻肉、冰淇淋等食品运输。
可循环利用的蓝色泡沫箱在传送带上格外引人注目。
“‘小蓝箱’是循环保温箱,至少可循环使用60次,如今已在武汉冷仓全面推广应用。”胡蕴帅介绍,产品会先放入保温袋,然后再装进“小蓝箱”,当快递小哥把货物派送到客户手中后,客户直接拎走保温袋,“小蓝箱”随即回收循环利用。
胡蕴帅告诉记者,今年夏季以来,该冷仓每天发运冷鲜包裹超万件,除了雪糕等应季食品快件增多,鲜奶制品快递量也大增,占比高达四成。此类快进快出产品也通过冷链快递服务,实现产地到餐桌运输。
顺丰冷运干线网络覆盖国内各大地区。
在办公区,墙上张贴着一张顺丰冷运干线网络示意图。记者注意到,武汉处在干线布局的中心位置,从武汉始发,顺丰冷运已开通8条主干线,实现北京、上海、广州、杭州、郑州、南京、南昌、泉州、重庆、成都、西安、长沙等城市干线互寄。
“冷仓内快递分拣全流程无纸化,仓库从接单到打包发货仅需2小时。”顺丰冷运武汉仓综合部负责人舒亮介绍,借助顺丰航空、食品干线网、冷仓、末端网点等资源优势,顺丰冷运具备“武汉冷库收、湖北配全国”的冷链物流集散能力。
顺丰冷运武汉仓。
“目前我们最近的供应商就在1.5公里范围内,沟通起来非常方便,包材供货时间也短。”舒亮表示,本地主导产业链的上下游合作持续强化,构建了更加高效协同的区域产业链。“未来,到东西湖落子布局的冷冻、冰鲜食品企业将越来越多。”
产业链“长”和运转速度“快”是物流服务业的极致追求,资源配置集中能满足龙头企业的“胃口”,则是当地政府的贴心服务。
自湖北顺丰速运有限公司2003年在东西湖区注册成立以来,“朋友圈”越来越广。纸箱、泡沫箱、胶带等包材产品均实现湖北本土化配套,冰袋、干冰、保鲜袋等冷运配套产品生产企业也相继落户东西湖。顺丰丰泰产业园分拣中心如今最大快递处理能力达每日300万件,在包材配套方面需求日益旺盛。
航拍东西湖顺丰丰泰产业园。
冷鲜快递业务量井喷的同时,企业用人需求也逐渐凸显。舒亮介绍,从9月直至春节,正是下半年冻货产品销售旺季,顺丰冷运武汉仓需要大量招人以应对快件量“暴增”压力。
随着顺丰、京东、中通等一批全国龙头物流企业在走马岭不断发展,东西湖现代商贸物流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深度融合,产业区域带动力和发展竞争力不断提升。
“产业链本土化,为东西湖对现有产业链梳理、提升提供了一个绝佳契机。”走马岭街相关负责人认为,走马岭作为临空港物流服务业集聚区和食品大健康产业集聚区的核心承载地,当前需要借助企业深度对接,推动产业链水平分工、垂直整合相互促进,打造现代商贸物流产业集群,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报道支持 - 走马岭街道办事处
文 - 刘志成
图、视频 - 晏君
通讯员 - 熊峰 陶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