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湖这家企业,专为泡面注入“灵魂”!

2024-08-28 12:44   东西湖融媒  

吃泡面不放调料包?那香味起码少一半。广大美食爱好者评价:酱包就是泡面的“灵魂”。而制作酱包调味品必不可少的生鲜菜,当属葱姜蒜。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东西湖区慈惠街的武汉顶生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汉顶生)生鲜菜产业园,葱姜蒜的香辣味扑鼻而来,这家扎根汉江边20年的企业依旧特色鲜明。作为农产品加工的初级环节,生产车间内却满满科技范儿,让人眼前一亮。

来自山东安丘的大葱、生姜,山东金乡的大蒜,吉林的红葱头,纷纷在东西湖“汇聚一堂”。武汉顶生母公司杭州顶生集团副总经理孟凡新介绍,公司致力于发展生鲜菜事业,是康师傅牌方便面生鲜菜的主要供应商之一,主要加工大葱、生姜、大蒜、红葱头等调味蔬菜。

“武汉顶生与康师傅食品武汉工厂距离不到30公里,我们去皮洗净加工好的葱姜蒜等,可实现直线供应,部分蒜米还能供给其他省市厂区。”孟凡新表示,从原产地采购地理标志产品,能在源头上进行质量把关,到客户周边建厂则能进一步确保生鲜菜“新鲜直供”。

蒜米生产线全面实现自动化。

与2004年工厂在慈惠建成投用时不同的是,生鲜菜产业园已逐步升级实现自动化。

“以往剥好的蒜米需要在冷库静置24小时,温度才能降至5℃以下,去年投用速冷设备后,7分钟即可从30℃降至10℃以下,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孟凡新介绍,速冷设备是蒜米生产环节的最后一关,目前已累计投入近500万元进行技术改造。

通过改进设备,不断为智能化工厂注入新的活力,相比人工操作,机器可以24小时不间断工作,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如今,这条生产线年均可处理大蒜12000吨,效率提高10倍有余。

自动化包装提升生产效率。

去皮、掰瓣、再去皮、色选、漂洗、烘干、速冷、包装……十余道工序均依靠机器完成。自主创新研发设计智能化生产设备,一步步完善实现生产线全自动化,武汉顶生让农产品生产加工变得更“轻松”,员工只需要最终筛掉“不完美的蒜”。

有趣的是,在包装封袋环节,自动化机器设备还有“抖动”工序,与人工装箱操作不差毫厘。武汉顶生工厂厂长孙守刚解释:“这样能保证蒜米在袋内均匀分布,减少空气残留,有效保障出厂蒜米品质。”

大葱、生姜、大蒜这种应季农产品,如何做到常年保鲜?为了从源头上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武汉顶生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生产模式,积极发展自属基地和合作基地,辐射带动3000多家农户靠标准化种植致富,收获的农产品预处理后则立即储藏进当地冷库,随调随取。

近年来,随着食品加工业智能化、数字化的普及推广,武汉顶生试图通过多元化的业务布局提升盈利能力。在前置深耕上游农产品加工的同时,该公司进一步布局下游食品加工,做综合性的食品加工企业。

自动化批量处理后的蒜米,再经人工严选确保质量。

2019年,武汉顶生专门投资成立武汉康鲜食品有限公司,新建“中央工厂”,主要加工生产蒜米。孙守刚介绍,“生产车间内,这条自动化生产线仅需7人,按标准严格管理生产加工每一个环节,确保产品质量达标。”

泡面“搭子”菜包,离不开脱水蔬菜。武汉顶生主打“葱姜蒜”的同时,今年再次追加投资,成立武汉顶芳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在东西湖打造脱水蔬菜生产基地,预计明年建成投产。目前已完成车间装饰装修工作,即将开展设备进场调试。

武汉顶生生鲜菜产业园地处东西湖汉江之畔。

在产业园新大楼建设期间,慈惠街道和渔门径社区上门为企业服务,确保新工厂安全落成,在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方面,东西湖区经济信息化和科技创新局为武汉顶生提供政策指导,有效助力企业提质增效。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以国家标准提升引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支持企业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杭州顶生集团自2003年进入武汉市场后,迈向高速发展阶段,目前在全国已发展布局10家公司,计划在未来2至3年内,陆续将运营中心迁至武汉,这意味着该集团总部将逐步落户东西湖。

报道支持 - 慈惠街道办事处渔门径社区

文 - 刘志成

图、视频 - 徐一帆

通讯员 - 张琴 熊樱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