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
东西湖区树木枝繁叶茂、郁郁葱葱
绿化环境越来越好
但是干枯凋谢的枝叶,断裂死亡的树木
田间地头的秸秆,又该如何处理?
--
记者从东西湖区城管执法局了解到,武汉辛安渡环境卫生管理有限公司(下称“辛安渡环卫公司”)一项“变废为宝”的生态治理工作正在辛安渡街落地生根。10分钟就能把枝叶、秸秆粉碎变为有机肥原料,再与辖区企业合作,提升循环经济资源,让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实现双赢。
5月16日上午,记者在辛安渡环卫公司看到,工作人员将园林修剪的断枝、田间地头的油菜秸秆进行收集后,用大型挖机投放到粉碎机内进行粉碎制作成有机肥原料,伴随着轰鸣声,十分钟后,它们就都变成了细腻的褐色碎末。
据悉,辛安渡街位于武汉西大门,街域面积5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4万余亩。在辖区东垦路、张辛路沿线,道路两侧分布着黄瓜、番茄、青椒等各类蔬菜的采摘基地,农户需要额外投入劳动力进行秸秆收集、搬运和堆放。
辛安渡张辛路沿线,道路两侧分布着黄瓜、番茄、青椒等各类蔬菜的采摘基地。
农户张芬在辛安渡街汉宜社区承包了90亩土地种植了十余种蔬菜农作物,农产品货畅其流、产销两旺。但让她苦恼的是,农作物成熟后,秸秆就堆放在田间地头,不仅影响环境,短时间内很难分解,经水长期浸泡后,影响农作物生长。今年3月,辛安渡环卫公司发挥城市管家的服务效能,主动帮她清理了堆放在田间地头的秸秆,“这些‘废料’终于不用愁了!”
工作人员收集园林修剪的断枝。
有机肥原料被送到辖区企业,加工成有机肥料。
“我们准备以80元/吨的价格出售给辖区企业。”胡振忠告诉记者,该粉碎生产线粉碎制作的仅仅是有机肥原料,卖给企业后,企业可再进行高温发酵制作成有机肥,通过农资直销渠道进入市场,用于园林绿化和田间地头的施肥。
记者了解到,“变废为宝”的生态治理项目是辛安渡街道联合区供销联社、区城管执法局试点的一项工作。推行2个多月以来,根据农作物生长情况,辛安渡环卫公司平均每天可以收集10吨到20吨的农作物秸秆和园林绿化垃圾。
除了对秸秆进行粉碎,辛安渡环卫公司在日常城市绿化养护、园林施工中,还将园林绿化修剪的树枝进行收集,再集中运往辛安渡环卫公司进行统一粉碎。粉碎机不停机的情况下,每小时可以生产3吨到5吨的有机肥原料。
工作人员将有机肥投放到辖区园林绿化带。
下一步,辛安渡环卫公司将继续发挥城市管家功能,将通过“变废为宝”的生态治理的闭环处理模式,让更多市民共享生态红利。
报道支持 - 东西湖区城管执法局、武汉辛安渡环境卫生管理有限公司
文 - 徐卉婷图、视频 - 晏君
部分图片、视频由东西湖区城管执法局提供
通讯员 - 汪玉平 刘寒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