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水口段干堤全长19.64公里。
在这段江堤上有两处历史险段:
一是堤岸合一、水道呈“U”形的水口险段;
二是河道绕滩如“狭颈葫芦”、全线凹岸的杨吕险段。
7月16日,记者跟随从事堤防工作二十余年的水口堤防所所长魏锦一起,学习如何查险、判险。
上午9点10分,魏锦忙完水口险段应急演练,接到巡堤人员上报险情的电话,立马驱车赶往现场。
水口堤防所所长魏锦说:“我们要做到三快,发现险情要快,判断险情要快,险情处理要快。只要电话打来,就要立马赶到现场。”
上午10点,记者随同魏锦来到疑似险情地点:汉江干堤73.5公里迎水面护坡。
上午10点50分,魏锦带着记者在前往杨吕险段。杨吕险段处于迎流顶冲位置,1924年至1998年期间,河岸堤基经常垮塌。
1998年汛后,杨吕险段进行了抛石护岸工程,从那以后江河岸线及堤防稳固至今。中午11点30分,魏锦接到通知,汉江干堤65+900公里处排水沟出现冒泡现象,来不及休息,魏锦又连忙赶到走马岭街3号哨棚,与上报险情责任人一起查看险情。

魏锦告诉记者,在江河防汛抢险中,如能及时发现险情,识别险情类别,分析出险原因,并采取正确的抢护方法,即使在洪水达到甚至超过堤防工程防洪标准时,也可防止堤防溃决。

水口堤防所所长魏锦说:“堤本身是土做的,长期高水位浸泡后出现渗漏是正常现象,但是要早发现,做到马上疏导出来,泡长了时间,土质就会松软,松软之后会慢慢形成土浸,逐步形成漏洞,形成管涌,那险情就严重了,不管是不是险情,你要及时发现它。”
忙完已是中午12点10分,魏锦还要回所里继续对接和指挥工作,而这时的汉江大堤上,巡堤人依然在忙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