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焦主业、精耕细作
有创新有梦想
对于本分——
心无旁骛
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打造“隐形冠军”,成为所有中小企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必由之路。在以实体制造业见长的东西湖,数以十万计的市场主体中,就活跃着这样一批企业——
它们聚焦主业,精耕细作,持续创新,在细分领域占据着不俗的市场份额,主导产品在产业链关键环节上发挥着“补短板”“锻长板”“填空白”的重要作用。
今年,东西湖新增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3家,超越了过去3年总和,总数达到了76家。全区获得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荣誉称号企业达到13家。
正是这样一批优秀的领军者,带领着“东西湖制造”走出中国、走向世界,在东西湖这片神奇的沃土上,努力向阳而长。


泛金银湖总部经济集聚区
· | 依链成群 | ·
2022年9月8日,2022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大会传来佳音:今年湖北省共有303家企业入选国家工信部第四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单。其中包括武汉158家,东西湖10家。
有媒体梳理武汉市国家级“小巨人”名单发现,在光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武汉支柱产业链上,“小巨人”的新生力量延绵不绝,依托现有优势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的特征十分明显。
“依链成群”这一特征同样映射在了东西湖。
分析东西湖76家国家级和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图谱,可以清晰地看到四条产业链条,这正与东西湖区的产业结构相匹配——
一、以食品加工、生物医药为主的大健康产业集群

2021年9月,回盛生物在深交所创业板成功上市
代表企业有回盛生物、健民大鹏、远大生命、维斯第、金贵中药、华龙生物、千麦医学、润禾生物、福安药业、太福制药、塞力斯、江汉医疗、旭东食品等。
二、以汽车白车身、电控、密封条、座椅为主的汽车零部件制造产业集群

武汉菱电电控生产线
代表企业有菱电电控、东海敏实、和盛汽车、怡石泰克、东风(武汉)实业、澳美斯等。
三、以网络安全、信息技术为主的网络安全产业集群

中金数据电子政务云运营指挥平台
代表企业有达明科技、中金数据、武汉电信光电科技、维力克、盈信通、安域信息等。
四、以电池、电源、电缆、电气为代表的机电制造产业集群

昊诚锂电生产线上的自动化设备
代表企业有中直电气、昊诚锂电、荷贝克电源、万昌机电、武汉二线、新星电线电缆、三佳电线电缆、南远电缆、中兴新材等。
“每一条产业链都是由少数大型企业为龙头和链主,与广大中小企业一起构成的完整生态链条。东西湖‘小巨人’围绕四条产业链进行聚集,充分说明了我区产业结构已经形成了良好的生态循环体系。”东西湖区科经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 | 后劲十足 | ·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经济韧性的重要支撑,是激发创新、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倍受国家、省、市重视,政策支持力度不断提升。
2021年12月28日,东西湖区出台《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东西湖区)关于促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支持中小企业向“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发展。

捷特航空新型无人机试飞测试
区科经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该局遴选若干专业化服务机构,发布服务产品,组织专项活动,服务目标企业,补齐短板、突出优势、梯次培育,悉心培育雁阵,引导企业走“专、精、特、新、链、品”之路,最终取得了不俗成绩。目前,全区有119家企业纳入市级“专精特新”培育库,76家企业获得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荣誉称号,13家获得国家级荣誉称号。
不仅如此,东西湖“小巨人”未来成长之路,更是后劲十足。一般来说,一个区域高新科技的发展指数,一定程度上将直接影响其专精特新企业数量的增长空间。

智安网云在武汉客厅网安创新谷注册成立
近年来,东西湖区一直在创新驱动、数字赋能上持续发力。
2021年,全区新增194家高新技术企业,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508家,数量是3年前的3倍多。
2021年,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700亿元。
2021年,全区累计专利授权量6161件,同比增长59.1%;发明专利授权量759件,同比增长82.5%,两项指标均位居全省前列。
2021年,全区完成工业投资175亿元,其中技改投资占比达到52%,一大批传统支柱产业加大研发投入和技改扩能,持续创新升级。
· | 内驱动力 | ·
中小企业如何成为专精特新“小巨人”?
按照赫尔曼·西蒙的定义,专注、创新与国际化,是三大支柱。而这些特质,在东西湖的“小巨人”身上,都可以寻觅踪影。

维斯第研发的一次性VSD产品
要保护伤口避免感染,通常要用纱布等敷料覆盖伤口表面,每日换药,等待愈合。但对于一些严重的伤病患者,纱布未必能确保伤口不被感染,而且每日换药的痛苦也难以忍受。
于是,一种名为负压封闭引流的医用技术应运而生。该技术使用一块特殊材料覆盖伤口创面,使其完全封闭,再通过引流管连接负压引流机,将创面排出的毒物直接吸走。

维斯第企业外景
经过16年专注和深耕,位于东西湖区的武汉维斯第医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汉维斯第)研发生产的一次性负压引流系列产品,已广泛应用于省内外大型三级甲等医院和二级甲等医院,广泛用于急性软组织缺损、褥疮、血管性溃疡、糖尿病溃疡、外科切口裂开等创伤的临床治疗,帮助成千上万伤病患者预防和控制感染、加快创面愈合,重获健康。
这是一种敷于创面的特殊材料。它看起来像海绵,分为上下两块,一黑一白,又轻又软,弹性好,多孔隙。“这可不是一块普通的海绵。”维斯第负责人介绍,这是当前最先进的PVA(聚乙烯醇)负压引流护创材料,黑色材料孔径大,生物相容性好,白色材料孔径相对较小,韧性强、亲肤,结合两块“海绵”的优点,白色“海绵”附着在伤口上,黑色“海绵”用于导流。

维斯第无菌生产线
为攻克PVA材料的发泡、破泡、匀泡、缩甲醛化、去甲醛等工艺技术,维斯第科研团队经历了3年、2000多次试验和失败,才研发出性能优良的PVA负压材料。
近年来,国外医疗企业也进入我国负压封闭引流市场,但武汉维斯第仍牢牢占据国内市场份额,占有率常年稳定在30%以上。在技术研发的大手笔投入,确保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武汉车都T1线,是华中地区首条现代化有轨电车。而驱动有轨电车运行的充电装置所采用的超级电容储能元件,正是由武汉中直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直电气)研发。
使用该装置后,车站停车时充电储能,区间放电驱动行驶,可全线无接触网运行。“车辆进站后,在乘客上下车的时间,充电装置就能完成充电,最快只需要12秒。”
轨道交通列车照明采用交流电,动力则由直流牵引供电系统提供。因为市场规模相对小众,长期以来,国内轨道交通直流牵引供电系统设备主要依靠国外核心元件及系统集成技术。

中直电气生产车间
中直电气直接瞄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高速发展趋势,依托重点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技术支持,对标国际领先水平,突破核心技术,成功研制出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的直流牵引供电系列产品,并通过国家级科技项目鉴定,填补了国内空白。2014年12月28日,中直电气生产的我国首套自主研发直流牵引供电设备在武汉地铁4号线二期正式投用。

中直电气生产车间
近年来,中直电气每年研发投入约占营收的8%,已实现主要产品及其核心元器件全系自主研发,拥有各类专利近50项,其中发明专利10项。目前,产品已广泛应用于武汉地铁、杭州地铁、郑州地铁等国内十多个城市的近50条地铁线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