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载东南亚水果的货车,直接通过坡道开到二楼仓库,经过集散处理后,将搭乘中欧班列(武汉)发往世界各地……近日,东西湖区汉欧国际物流园项目已竣工,正在办理联合验收,计划于6月投入运营。
汉欧国际物流园项目位于武汉市东西湖区中铁联集武汉中心站西侧,通过中铁联集、中欧班列(武汉)进出湖北的货物“下车”后可立即进入该园,经存储、集拼和分拣,分拨运往目的地。项目总用地面积14.36万平方米,投资总金额8.58亿元,包括4栋双层坡道仓库、冷库、集装箱堆场、办公楼及配套辅助设施。
一层仓库能装24个篮球场
5月7日,记者走进汉欧国际物流园,11层的办公楼矗立眼前,现场工作人员正在进行内部装修。
记者来到2号仓库二层,武汉汉欧园区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牛随心介绍,2号仓库单层面积达11000平方米,相当于24个标准篮球场面积,室内净高不低于9米。
现场用ALC条板分隔出空间。
仓库设计一改传统墙面承重方式,采取立柱式,提高空间利用率。现场用ALC条板分隔出三个空间,牛随心说:“这种组装结构便于隔墙的宽度和长度根据实际需要调整,施工主要靠机械吊装,减少人工高空作业,降低安全风险,提高施工效率。ALC条板还能满足仓库防火要求。”
仓库屋顶采用工字钢结构,具有强度高、抗震性能好、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地面采用金刚砂耐磨地坪,光感好、耐磨度高,防止起灰起尘。
1号仓库。
汉欧国际物流园区常温仓储区除了可以存放常规货物,还能储存闪点大于等于60℃的液体,1号仓库按丙一类标准建设,动物油、植物油、沥青、蜡等均可安全存放。记者在现场看到,丙一类仓库顶部设有排烟天窗,进行了防火分区,设置了防火墙、安装了自动灭火系统。
施工用了多个“科技狠活”
不同于传统的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楼盖,园区采用一项新技术体系——“密肋楼盖”,将楼板中贡献不大的混凝土去掉,只留下连接关键部件的混凝土肋,形成蜂窝煤形状的楼盖,既减轻了楼板自重,又保持了楼面的承载能力,并有利于降低工程造价,缩短工期。
综合管线铺设工程涉及通风导管、空调软管、给排水管、消防水管等多项大型管线,且工序交错叠加,如果施工顺序安排不合理,极容易导致返工、误工。
园区采用了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即先运用数字化技术,仿真模拟建设过程,进行施工演练,推演出最佳工序后,再真实施工。这样大大减少了施工错误和返工概率,加快了施工进度。
“作为武汉打造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核心项目,汉欧国际物流园的顺利完工离不开东西湖区的大力支持。”牛随心表示,东西湖区综合保税物流产业建设管理办公室强化沟通协调,全力以赴推进规划审批、施工许可等环节,帮助项目克服了工期紧、交叉作业多等不利因素。
汉欧国际物流园顺利完工。
园区投产运营后,将成为集班列服务、公铁集运、智能仓配、冷链加工、平台信息服务、供应链金融等多业态为一体的国际现代化综合物流园。
报道支持 - 区综合保税物流产业建设管理办公室
文 - 蔡倩
图、视频 - 张洁
通讯员 - 熊亚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