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5月19日是第14个世界家庭医生日,主题为“科学控体重 健康长相伴”。
家庭医生,是提供社区卫生和基层医疗保健服务的专业技术人才,也是承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并提供连续性健康管理的居民健康“守门人”,是守住居民健康的“第一道防线”。在东西湖区,家庭医生也一直在默默守护辖区居民的健康。
“每年都能接到体检电话提醒。”67岁的吴家山居民杜爹爹,签约家庭医生后,每年都能获得免费的健康管理。对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的径河居民刘婆婆来说,家庭医生可以开具长处方,延长单次配药量,减少自己往返卫生院开药频次。
金银湖卫生院家庭医生团队入户随访为居民测血糖。
东西湖区卫生健康局(下称区卫健局)介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以全科医生为核心组建服务团队,与辖区居民建立“家庭式”服务关系,可以为签约服务对象提供针对性的基本公共卫生、基本医疗、预约转诊、病伤康复、健康管理等连续协同的健康服务。“从单纯的拿药看病,向提供疾病预防、医疗康复、健康管理等方面的综合性服务模式转变。”
5月16日,吴家山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义诊现场。
家庭医生作为居民的“健康管家”,可以协助居民进行慢病规范化控制,降低慢病并发症风险,帮助居民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吴家山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家庭医生会对慢病患者定期回访,检查相关健康指标,若病情长期不稳定,家庭医生将给出相应的治疗措施,降低重症风险。
据区卫健局统计,2023年全区各医疗机构共组织600余场义诊及家庭医生签约宣传活动,举办约560场健康讲座,为居民提供健康生活方式和慢病常见症状等科普咨询,引导居民做自己的“健康责任人”。
记者从区卫健局提供的《武汉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基本项目指导清单》看到,签约家庭医生的居民,在辖区基层医疗机构就诊时,可享受一般诊疗费减免政策,以及X射线摄影、B超检查、心电图检查、血常规、尿常规、粪便常规每年一次的费用减免。同时,家庭医生还为签约居民建立健康档案,提供健康知识教育。
针对老年人、0-6岁儿童、孕产妇、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结核病患者等重点人群,家庭医生也会按照国家规范提供相应的健康管理服务。
吴家山街社卫中心现场签约家庭医生。
在金银湖街卫生院,共有17个家庭医生团队为签约居民提供个性化服务,同时,院方还会鼓励社区网格员、养老服务机构护理员、社区志愿者作为家庭健康助理加入团队,并在上级医疗机构专家、专科医生的协助下共同解决签约居民健康问题,丰富家庭医生服务内涵。
陈婆婆今年77岁,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属于重点管理的慢性病人,签约家庭医生三年以来,她每月都会收到义诊、健康讲座等活动邀请,家庭医生还会定期进社区上门随访。在5月15日的随访中,签约医生文秋芬反复叮嘱陈婆婆要关注吃药后的不良反应,时刻监测血压、血糖控制情况,如出现身体不适如头晕、心慌等问题,要及时与家庭医生联系。
文秋芬为居民办理家庭医生签约。
文秋芬介绍,家庭医生团队会为签约服务人群建立台账,通过日常诊疗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方位动态掌握签约居民健康状况,如遇疑难、急重症或受条件限制的病例,还会提供转往上级医院的绿色通道。
今年2月初,遭遇多天的极端恶劣天气后,东西湖区各基层医疗机构的家庭医生,踩着厚厚的积雪,为行动不便的居民送上各类医疗服务。
吴家山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上门随访(通讯员供图)。
吴家山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杨汉英,步行半个小时来到八方明珠小区的一名产妇家中,为新妈妈身体恢复提供科学护理建议,同时为新生儿进行健康检查。
“彭医生,你怎么知道我的药快用完了?”家住慈惠街的86岁居民张婆婆是高血压病患者,当慈惠街卫生院全科医生彭雪丽带着家庭医生团队顶风冒雪上门随访,并带来备用药品时,张婆婆感动不已。
在春节前的一周时间内,全区家庭医生团队共开展慢性病随访4556人次,并在社区网格群内保持“线上值守”状态,一旦接到居民求助,家医团队便迅速响应,第一时间提供上门医疗服务,在风雪中为居民们打下“安心针”。
区卫健局介绍,家庭医生签约工作开展以来,我区一直积极寻找高质量发展之路,探索走出家庭,以企业、产业园区、养老院、学校等功能社区为签约对象的多元服务模式,多场景提高签约覆盖率。
“家庭医生致力于做好分级诊疗‘引路人’工作,通过优质医疗服务,引导签约居民逐步形成到一级医疗机构首诊的就医习惯。”区卫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金银湖街卫生院、径河街卫生院及吴家山街社卫中心已率先试点探索个性化签约服务,力求将健康管理带到更多居民身边。
报道支持 - 东西湖区卫健局、各基层医疗机构
文、图 - 张晓晔 东西湖融媒体中心资料图库
通讯员 - 吕品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