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开学的武汉轻工大学校园逐渐热闹,在艺术设计学院302工作室里,键盘敲击声、创意讨论声此起彼伏。创始人张军,这位刚在六月摘下学士帽的00后,正与河南某食品集团代表紧张敲定宣传片的最后细节。此刻,他创立的寻空映画武汉传媒有限公司(下称寻空映画)创业不足三年,年营收已突破百万元大关。
01大二学生校内创业
张军的家乡河北张家口,因影视基地闻名。父亲曾是《百团大战》的群演,从小浸染在美术与创作氛围中的他,早早在心底种下了影视梦的种子。高考后,他选择了武汉轻工大学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进校没多久,张军就加入了学校的摄影社团,并很快成为社团负责人,带着小伙伴们创作的作品,陆续出现在学校官网,甚至代表学校出现在官媒上。张军也成为了“视觉中国”和“图虫”的签约摄影师。
“倒逼自己一把,创业吧!”一次偶然机会,校友创业者建议张军注册公司,将摄影商业化运作。在学校的支持下,2023年6月,寻空映画武汉传媒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在读大二年级的张军成为掌舵人,带着小伙伴们去真实的商业市场冲浪搏击。
今年刚毕业的张军和他的团队。
“我的首单生意,也来自一位校友的鼎力支持!”张军形容武汉轻工大学的创业氛围如同“接力赛”——“创业不是孤独的冒险,是学科支撑、校友护航的接力奔跑。”
这支团队充分诠释着年轻人的干劲与敏锐。创业起步期,他们聚焦婚礼跟拍、人物写真。短视频风口乍起,他们敏锐“调转镜头”,进军企业宣传片和数字广告。
最近,他们正在研究引入AI技术优化视觉设计流程,让复杂的影视制作过程可以更轻量化地处理,但是效果却不打折扣。
今年毕业季到来时,身边的同学纷纷投向上海、深圳的游戏大厂怀抱,张军掌舵的寻空映画已顺利运行近两年,拥有6名全职员工,年营收早已突破百万元。
02敢与资深同行竞技
“学生团队”的身份标签,曾经是业务拓展的隐形障碍。“有次和一客户洽谈,对方一听我们是学生团队,直接婉拒。”张军回忆,团队硬是跑了十几趟,才靠诚意和专业打动对方,赢得合作。
这次经历也让他深刻意识到:“身份标签”需要用更强的专业实力去撕掉。
张军在片场历练提升技能。(受访者提供)
为了突破瓶颈,张军通过导师推荐,以“学徒”身份全程参与了一位国内知名导演的影视项目制作。整整半年,他扎在片场:从最基础的场务器材调度,到导演助理的场面协调,最终升级为把控进度与创作质量的执行导演、副导演,并深度参与制片管理。
“这就像一场高强度实战训练营,”张军感慨,这段经历,让他系统掌握了影视生产全链条各关键点,并与金鸡奖获奖团队等业界顶流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寻空映画的业务范围也从最初的专营摄影,到如今建立起标准化服务模块,包括宣传片拍摄、影视制作、商业摄影、汇报片制作、ppt制作美化等业务,并在武汉轻工大学的支持下,打造了一间100平的办公室和一间80平的影棚。
张军团队承接重大活动。(受访者提供)
能力的提升赢得更多合作机会。在张军的业绩表里,有武汉多个城区的大型活动宣传片、知名企业宣传片等。
“我们起初还是有些不自信,现在却经常与业内资深公司同台竞标,毫不怯场!”张军调侃自己,再也不必刻意留胡须装老练。
03正在物色“接班人”
今年5月,张军团队参与2025年度湖北省大学生创业扶持项目,拿出了一份颇具创新性的方案:
将AI技术与影视创作结合,开发“微短剧+非遗美食研学”路线——观众看完线上剧,可实地探访剧中场景,体验传统美食制作,完成“观剧-体验-消费”闭环。目前,该项目已通过资格审查,进入最终评审。
这是张军自寻新挑战、向文旅赛道转型的尝试,他希望为家乡的文旅和土特产推广做些创意工作。
不断超越自我的底气,来自寻空映画良好的运营情况。“在母校的托举下,在区人社局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寻空映画已经跨越了创业生死谷,运营稳定向好。”张军感叹,一路创业不孤单,东西湖区人社局的专人服务,像保姆一样贴心,从政策解读到材料规范,事无巨细地耐心指导,为初创企业节省了大量“摸索成本”。
张军工作室搭建专业影棚。(受访者提供)
如今,张军正在物色武汉业务“接班人”,以便全身心投入文旅赛道的新挑战。
“学在东西湖,创在东西湖,爱在东西湖。” 这个曾经“一点辣都沾不了”的北方小伙,如今已将东西湖视作“第二故乡”,并计划在工作之余,用镜头记录这片土地的“蝶变”。
报道支持单位 - 武汉市东西湖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文、图 - 蔡倩、晏君
通讯员 - 叶彬